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在线服务 >>健康常识
  • 2020-05-14
    【科普】肿瘤患者最关心的十大放疗问题

    我们转载放射治疗专业科普公众号《放疗界》为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制作的关于肿瘤放疗患者的一些科普知识类图片,呈现给更多广大肿瘤患者。图片转自《放疗界》公众号 版权归公众号所有 转载请注明原出处参考文献:[1]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曾红梅等.201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19,(41):19-28[2]孙显松,杨志伟,李文博,晏俊芳.放射治疗患者手册[M].北京协和医院

    阅读详情
  • 2020-05-13
    【科普】从张文宏回应喝粥争议谈谈的补充“蛋白质”重要性

    近日,张文宏教授提出的“早餐不能喝粥”引起网友热议,甚至还上了热搜!4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出席一个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讲座时表示:“你家里的孩子不管长得胖,长得瘦,喜欢不喜欢吃东西,这段时间他的饮食结构,你要超级重视。绝不要给他吃垃圾食品,一定要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每天早上准备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鸡蛋,吃了再去上学,早上不许吃粥。”一句“早餐不能喝粥”,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很…

    阅读详情
  • 2020-05-12
    【科普】乳腺癌专题系列——(四)浅谈乳腺癌免疫组化十项

    对于所有的恶性肿瘤来说,病理报告是最重要的一项结果,因为它可以更加精准的告知我们肿瘤的恶性程度、复发的风险、该如何治疗等等。对于乳腺癌的术后病理报告,众多患者朋友比较难以理解的就是免疫组化指标,今天就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乳腺癌免疫组化十项。一、ER:雌激素受体,PR:孕激素受体这两项指标是乳腺癌免疫组化里面比较重要的指标,决定着患者是否为激素依赖性乳腺癌,是否可以进行内分泌治疗。如果病理报告显示这两项指…

    阅读详情
  • 2020-05-11
    【科普】乳腺癌专题系列(三) 如何读懂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

    日常诊疗中,经常会听到患者问:“医生,我这乳腺癌是阴性的还是阳性的?”,“我是三阴性乳腺癌吗?”,“我有内分泌药物可吃吗?”,“我这乳腺癌是几期?晚期了吗?”等等。面对众多患者朋友的疑惑,今天我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如何读懂一份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通常,当我们拿到一份乳腺癌术后病理报告,我们应该主要注意以下几部分内容:一、年龄与生理周期我们将女性患者主要分为绝经前、绝经后及孕期哺乳期。(1)大多数乳腺癌是和人…

    阅读详情
  • 2020-05-09
    【科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对甲状腺癌患者的建议

    肿瘤患者是新型冠状肺炎的高危群体,免疫力、营养状态低于普通人群,患有肺炎后的治疗更加困难。鉴于当前疫情,就医病患可能的交叉感染,手术传播等隐患,非急症肿瘤患者尽量避免赴医院就诊无疑是慎重的选择。然而确诊的患者如果不能及早治疗、手术的焦虑情绪也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因此,在新型冠状肺炎的流行阶段,患者及家属了解甲状腺癌的治疗,纾解心理焦虑颇为重要。既战胜疫情亦抗击癌魔。1、如何更好的选择治…

    阅读详情
  • 2020-05-08
    【科普】关于血尿您知道多少?

    血尿是泌尿系恶性肿瘤里最常见的症状,对于早期预警、发现病变的损伤、感染、治疗肿瘤及判断肿瘤复发非常重要。那么您对于血尿了解多少呢?定义:血尿是指尿中含有过多的红细胞。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1.肉眼血尿:顾名思义,就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血尿,其实每1000ml尿液中仅含有1ml的血液,就会呈现肉眼血尿,血尿在膀胱内存留会呈现不同颜色。今天着重讨论。2.镜下血尿:即离心尿液,高倍镜检,红细胞≥3个每高倍视野。需要医…

    阅读详情
  • 2020-05-07
    【科普】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宫颈癌发病以40-50岁为最多,60-70岁是发病的又一高峰年龄段,20岁以下少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PV感染是发生宫颈癌的主要因素。HPV(Humanpapillomavirus),即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易感染人体表皮和黏膜鳞状上皮的病毒,它可存活于皮肤和粘膜上。HPV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其他传播途径还有间接的物体接触传播、密切接触、母婴传播、医源性的传播等。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一生中都可…

    阅读详情
  • 2020-05-06
    【科普】肿瘤免疫治疗这么多副作用,我们该怎么办?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突飞猛进,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是居高不下,对于肿瘤治疗的研究及探索我们从未停止脚步。近几年肿瘤免疫治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很多不了解它的肿瘤患者更是把它想成是灵丹妙药,很多医生也经常在肿瘤进展、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时选择给患者使用免疫治疗。在某些疾病如肺癌、黑色素瘤、尿路上皮癌等,免疫治疗甚至一跃成为了一线方案。虽然免疫治疗或许真的很神奇,但是俗话说得好“是药…

    阅读详情
  • 2020-04-30
    【科普】化疗后骨髓抑制表现及治疗

    一、什么是骨髓抑制众所周知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化疗后常会出现副作用,其骨髓抑制就是化疗中较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大家也都听说过化疗后可能会出现骨髓抑制,但是很多患者并不了解什么是骨髓抑制。化疗药不仅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对骨髓正常的造血系统也有抑制作用,出现骨髓抑制之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就会减少,我们就把三系细胞的减少称之为骨髓抑制。二、骨髓抑制分型及分级骨髓抑制通常发生在化疗后。因…

    阅读详情
  • 2020-04-24
    【科普】放射科的“小问号”

    日常工作中,会有许多患者对我们的环境、检查流程、检查要求等充满好奇,存在疑问,下面我们就大家关注度最高的几个常见问题进行简单的解答,希望能帮助大家揭开放射科的“神秘面纱”。01 为什么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CT检查室温度一直那么低?答:CT机属于大型设备,运行时会大量产热,如果室温较高,机器散热不好就会发出警报,主机自动停止运行,会延误检查时间,并且对机器造成损伤,为了保证检查速度和保护机器设备,CT检查室内…

    阅读详情
  • 2020-04-21 阅读详情
  • 2020-04-17
    【科普】疫情期间,您会选择合适的就诊时机吗?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人群普遍易感。而肿瘤患者受疾病或抗肿瘤治疗的影响,机体处于免疫力低下的状态,易感风险更是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肿瘤患者是否需立即治疗?什么情况需立即处理?就诊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呢?NO.1 肿瘤患者是否需到院治疗?首先我们快速了解下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一般情况下良性肿瘤大多数不会恶变,而且生长缓慢,如…

    阅读详情
  • 2020-04-14
    【科普】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最新攻略 --ASCO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

    随着我们对肿瘤认识的不断加深,对其发展进程已经不再陌生,一般恶性肿瘤都是一个慢性的消耗过程,很少发生突然死亡。但有一个重要并发症(静脉血栓栓塞)虽少见,但有高致死率。静脉血栓栓塞(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肺栓塞(PE)。那我们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于 2007 年首次发布了癌症患者 VET 预防和治疗指南,并在 2020 年进行了更新。下面我们为大家进行指南的解读。1. 住院的癌症患者都应接受抗凝治…

    阅读详情
  • 2020-04-10
    【科普】使用高致吐性化疗药后饮食怎么安排?

    许多患者朋友对高致吐性化疗药物这个名词可能会有些陌生,这是一个肿瘤内科常见术语。但是只要说出这些药物名字,相信使用过的患者都不会陌生,比如:高致吐性药物有顺铂、氮烯咪胺、环磷酰胺等。中致吐性药物有:卡铂、异环磷酰胺、阿霉素、紫杉醇、阿糖胞苷。低致吐性药物有:氟尿嘧啶、足叶乙甙、长春碱类、丝裂霉素等。随着新药研发的不断进步,医生使用较好的止吐药物已经可以控制好高致吐性化疗患者的消化道反应。但对于患者…

    阅读详情
  • 2020-04-08
    【科普】浅谈恶性肿瘤免疫治疗

    近几年来,免疫治疗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手段的有效补充,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药物纷纷进入大家的视线,目前已在黑色素瘤、淋巴瘤、膀胱癌、肺癌及消化道等晚期恶性肿瘤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O药、K药、I药等等,相信很多患者听说过或者已经服用这类药物了,那么也肯定听说过他们是抗肿瘤免疫药物,可他们到底是什么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服药之前有什么注意事项?有没有什么副反…

    阅读详情
  • 2020-04-02
    【科普】教您如何看懂肿瘤标志物的化验单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诸多的肿瘤患者无法到医院就医。很多患者和家属在时时刻刻关注着自己的病情变化的同时,也希望及时的了解到自己检测结果的情况。现将临床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的解读给患者朋友们科普一下。下面是人体各组织器官常见肿瘤标志物的检测项目和临床意义:01. 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0~15 ng/ml】AFP 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AFP 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适用于大规模普查。…

    阅读详情
  • 2020-04-01
    【科普】疫情期间发现肺部结节怎么办?

    2020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的生活都按下了暂停键,时光就像被定格了的胶片……经过全国人民尤其是英雄的白衣战士二个月的艰苦奋战,国内疫情已得到了初步的控制,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境外输入病例层出不穷,使得一些城市的防控级别不降反升,疫情的阴霾仍未消散……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基本大同小异,当然,肺部恶性肿瘤亦不例外。那么出现上述症…

    阅读详情
  • 2020-03-31
    【科普】疫情特殊时期胃癌患者的应对策略

    众所周知,胃癌要经过手术、放化疗等一系列的治疗,营养状态较差,因此患者处于免疫力偏低的情况,同时也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在目前的疫情情况下,就医困难和复杂,既担心治疗延误对疾病不利,又担心频繁就医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大部分胃癌患者这时候都存在着心理焦虑。疫情期间胃癌患者应如何应对呢。我们参考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一些应对策略。对于春节前确诊的胃癌患者:早期胃癌患者在春节前通过胃镜或超声内镜、CT等…

    阅读详情
  • 2020-03-24
    【科普】疫情期间,发现乳腺疾病应该怎么做?

    2020年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春节,始料未及的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目前又形成全球蔓延态势!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党中央统一部署,各地政府、社区基层的高度重视,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一批批逆行者勇挑重担、奔赴前线,团结一致、共度时艰!那么在此期间,患了乳腺疾病怎么办呢?疫情期间,既要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工作,杜绝感染的可能,同时也要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的…

    阅读详情
  • 2020-03-23
    【科普】胸部放疗后患者在疫情期间出现发热,怎么办?

    自2020年1月,新冠这个“魔王”横空出世,施虐于中华大地,并有全球蔓延的趋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确认”发热、乏力、干咳”为其主要临床症状。在疫情特殊时期,“发热”已然成为让人谈之色变的名词。恶性肿瘤患者中,大约70%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需要用放射治疗;其中有发热等症状的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大约在20%左右。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等患者接受放疗后,系因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粒细胞减少,以及免疫力…

    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