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兴科普|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什么是血小板减少症?肿瘤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是指肿瘤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因抗肿瘤治疗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包括既往临床常见的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也包括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的危害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可能造成患者的化疗药物剂量降低、化疗时间延迟,甚至终止化疗,还可能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从而危及患者生命,并影响治疗效果、增加医疗费用。
● 血小板计数<50×109/L
可引起皮肤黏膜出血,患者在承受手术和侵袭性创伤性检查中存在一定风险。
● 血小板计数<20×109/L
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危险性。
● 血小板计数<10×109L
则有自发性出血的极高危险性。
血小板减少程度分级
● 一级
75×109/L≤PLT<100×109/L
● 二级
50×109/L≤PLT<75×109/L
● 三级
25×109/L≤PLT<50×109/L
● 四级
PLT<25×109/L
● 五级
因血小板减少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
出血严重程度分级
● 轻中度等级
无出血症状或仅有皮肤出血点/瘀斑。
● 重度等级
有出血症状,包括皮肤黏膜出血,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颅内出血等。
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式
化疗所致血小包括输注血小板和给予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促血小板生长因子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介素-11、TPO受体激动剂(TPO-RA)海曲泊帕、罗普司亭、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和芦曲泊帕。对于成人白血病和多数实体瘤患者,当血小板计数≤10×109/L时,须预防输注血小板。特别是出血高风险的肿瘤,如白血病、恶性黑色素瘤、膀胱癌、妇科肿瘤和结直肠肿瘤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