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在线服务 >>健康常识

【科普】恶性肿瘤头颈部淋巴结略解

作者:姚欢 来源:影像诊断科 发布时间:2020-05-2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在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例如CT、高频B超、MRI等应用于临床之前,触诊是颈部淋巴结的唯一检查方法,但由于检查者经验不一,以及淋巴结的大小、部位、外科手术瘢痕或放疗后纤维化等因素,其准确率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可以触及表浅的0.5cm大小或者深部1.0cm大小的淋巴结,但很难触及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气管食管沟及咽后组等深部的淋巴结。现代影像学方法打开了颈部淋巴结传统X线检查的盲区,为显示淋巴结提供了客观依据。多方研究表明影像学检查与触诊比较,检出转移淋巴结的敏感率提高了20%-30%。由5%临床为N0(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的肿瘤患者,CT扫描后晋级为N1。故影像学检查在颈部淋巴结的判断中意义重大。以下我们分三个方面来共同了解颈部淋巴结的影像诊断。

  1.颈部淋巴结的分区

  头颈部淋巴结极为丰富,在全身约800个淋巴结中占2/5左右。解剖学的分区方法比较繁琐,主要分为:

  (1)头部淋巴结:

  I、枕部淋巴结---深组、浅组

  II、乳突淋巴结

  III、腮腺淋巴结---深组、浅组

  IV、面淋巴结

  V、颏下淋巴结

  VI、颌下淋巴结---前组、中组、后组、颌下腺囊内组

  (2)颈部淋巴结:

  I、颈前淋巴结---深组、浅组(其中深组又分为喉前、甲状腺、气管前、气管旁)。

  II、颈外淋巴结---深组、浅组

  III、咽后淋巴结---内组、外组

  近年来结合外科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实际操作以及头颈部肿瘤的转移规律,将颈部淋巴结简化为7分区法,在影像学图像上也很容易体现,已为国际临床界所普遍接受及应用。

  I区: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II区:颈内静脉链上组

  III区:颈内静脉链中组

  IV区:颈内静脉链下组

  V区:颈后三角区

  VI区:中央区

  VII区:上纵隔淋巴结


  2.恶性肿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直接影响其生存率

  对于上呼吸道、消化道鳞状细胞癌如果出现同侧转移淋巴结,其生存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的同期肿瘤下降50%;出现对侧淋巴结专业者其生存率再下降50%;有双侧淋巴结转移并有淋巴结包膜外侵犯者生存率又下降50%,仅为无淋巴结转移的同期肿瘤的12.5%。甲状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其复发率为无淋巴结转移的一倍。下面我们来说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像表现。

  (1) CT增强扫描:颈部转移淋巴结的CT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的大小、密度、内部结构、边缘、数目和周围组织结构的改变。

  I、大小---以横断面最小径测量,≥8mm。甲状腺癌最小径5~8mm也应警惕,甲状腺癌患者出现气管食管沟区的任何大小的淋巴结均应高度警惕为转移。

  II、密度和内部结构---皮质区不规则强化。

  III、数目和形态---呈球形,长短径相仿。

  IV、淋巴结的包膜外侵犯:淋巴结边缘部完整,模糊,有不均匀强化,周围脂肪间隙消失。

  (2)MRI增强扫描:与CT表现相似,T1W像淋巴结周围是高信号,中央是低信号。要注意使用脂肪抑制序列区分强化的淋巴结缘与周围的脂肪。

  (3)B超扫描:多呈低回声,有时回声不均匀。如果发现是圆形淋巴结,即使最小径小于8mm,也应警惕为转移。


  3.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比较

  (1)以淋巴结的大小作为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指征时,CT与MRI的敏感性相仿,检出率均在80%左右。

  (2)中央低密度(坏死或肿瘤侵犯)淋巴结 CT增强扫描敏感性83%-100%,特异性94%,准确率91%-96%。对最小径小于1厘米的淋巴结有重要的诊断意义。MRI的最佳序列组合(平扫T1W+T2W/SPIR)的敏感性为60%-70%,特异性94%,准确率86%-87%,采用Gd-DTPA增强扫描对提高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无重要意义。

  (3)B超扫描是检查头颈部淋巴结的有效方法,以淋巴结大小作为诊断指征,准确性约70%。B超有助于引导穿刺活检,其敏感性为83%,特异性100%。


  参考文献:

  吴恩惠,总主编,

  中华影像医学-头颈部卷

  人民卫生出版社


责任编辑部门:医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