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2020年“全民营养周”:出院患者的居家营养指导
每年5月第3周是“全民营养周”。今年“全民营养周”传播主题是“合理膳食,免疫基石”。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通俗地讲,就是人体抵御外界威胁自身健康的抵抗力。
2020全国营养周传播主题logo说明:加入奶类,大豆,鸡蛋等元素,组成的盾牌外形,寓意优质蛋白质的重要营养价值和对身体免疫力的重要作用。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流行,病毒毒力、个人易感性和抵抗力等是发病的关键,良好的个人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发病风险并改善疾病预后。一场疫情,让所有人都更加明白,我们的免疫力,才是我们健康的基石。营养,一直是免疫的基础。国内外众多大数据权威研究已经证明,营养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疾病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幅度可达20%)、提高生活质量。
什么样的饮食才算有营养呢?与身体免疫力关系最为密切的营养素就是蛋白质,优质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更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免疫力。这是因为,人体细胞都是由蛋白质构成,所有的生命活动过程也都需要蛋白质的参与来完成。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专家列出了“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详见下表。
疫情期间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免疫力功能低下,有感染其他病原体风险,除了注意自我防护,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外出以外,合理的营养供给对提高免疫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营养素对健康而言是预防、治疗和康复疾病的重要手段,对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通过汇总国内权威营养学会专家的建议,整理出院后的10条建议:
1. 能量要充足,摄入高蛋白类食物: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酸奶能提供肠道益生菌,可多选);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总脂肪供能比达到膳食总能量的25-30%;不吃野生动物。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克以上,水果每天200-350克,多选深色蔬果,(蔬菜如菠菜、油菜,西红柿,西兰花、胡萝卜、紫甘蓝等;水果如猕猴桃、橙子、苹果、香蕉、梨等)不以果汁代替鲜果。
3.保证充足饮水量。每天1500-2000毫升,多次少量,主要饮白开水或淡茶水。饭前饭后菜汤、鱼汤、鸡汤等也是不错选择。
4.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不要偏食,荤素搭配,适量吃坚果(建议每天10-15g就是一小把即可),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5.食欲较差进食不足者、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营养强化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营养素补充剂,适量补充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微量营养素及深海鱼油等保健品。
6.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又要吃好,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7.规律作息及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8.可根据自身情况适量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身体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建议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逐渐增加时间、强度,避免劳累);适当增加日照时间;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9.保持良好的心态,自我恢复期间可通过读书、听音乐调整心态。
10.利用现代通讯手段联络亲朋好友,倾诉感受,保持与社会的沟通,获得支持与鼓励。
总之,疫情期间保持和提升个人的免疫力,需要从日常生活和膳食合理做起。务必保持规律的日常生活节律,定时三餐普通饮食,多样食材来源的合理膳食就能满足目标能量和目标蛋白质需要量。此外,作息规律,不熬夜,保证睡眠时间。保持适量室内活动,增加光照时间。适度体能锻炼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
2.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
3.中国营养学会:《新冠肺炎防控期间营养膳食指导》。
4.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责任编辑部门:医院办公室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