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 |桓兴肿瘤医院成功举办关于妇科肿瘤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培训班

发布时间:2024-09-18 浏览次数:
字号: + - 16

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继续医学教育分会联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妇科肿瘤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进展》培训班,于2024年9月7日以线下形式成功举行。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07.jpg

本次培训班主要涉及卵巢癌靶向治疗,耐药复发卵巢癌治疗探索,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及免疫治疗进展,子宫内膜癌化疗加免疫加PARP抑制剂研究进展,同时关注到腹腔热灌注治疗、恶性肿瘤肠梗阻的化疗,以及免疫副反应的分级诊断和处理。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19.jpg

马建辉院长致辞

会议由马建辉院长致开幕式发言辞,马院长谈到目前肿瘤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医务工作者面临巨大的挑战,今天的会议主题是妇科肿瘤,我们基层医院能申请到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很不容易,相信并祝愿本次培训班圆满成功。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21.jpg

本次培训班请到多位国内妇科肿瘤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大家分享妇科肿瘤治疗中的规范原则和近1-2年最新诊治进展,同时也邀请到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综合科代忠主任,做恶性肿瘤肠梗阻的化疗及综合治疗报告。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23.jpg

第一环节,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白萍教授担任主持。

专题汇报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25.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段微教授带来主题为《耐药复发卵巢癌治疗探索》的学术报告。

在本部分报告中,段教授首先介绍了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是目前治疗最困难的部分,无有效化疗方案,试图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新药或新靶点)是未来努力的方向。该报告从五大要点逐一讲解:

1.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与标准化疗相比具有持久临床获益;

2.BRCA之外的一个新的热点突变--TP53 Y220C;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PARP的治疗总体缓解率低;

4.抗体药物偶联物以CDH6表达阳性的I期研究中ORR为48.6%,且安全性可管理;

5.其它治疗方法 如:肿瘤电场治疗。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27.jpg

李淑敏教授讲述《卵巢癌-贝伐珠单抗和PARP抑制剂应用进展》。

当前,中晚期卵巢癌的治疗模式由传统的手术+化疗治疗向现代模式手术+化疗+维持治疗转变;《2024NCCN指南》推荐用于卵巢癌治疗的靶向药物很多如Bev、Ola、Nira、Mirvetuximab等;目前,临床治疗卵巢癌普遍适用的靶向药主要有两类: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及PARP抑制剂。多项临床研究证实:(GOG 218、ICON 7研究)化疗+贝伐单抗/并维持治疗,可延长卵巢癌患者的mPFS;(ANNIE研究)安罗替尼+尼拉帕利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有效;(SOLO-2、SOLO-1研究)无论是用于晚期卵巢癌的一线维持治疗,还是敏感复发卵巢癌的维持治疗,均可延长患者的 mPFS,尤其是BRCAm患者;L-MOCA研究指出:无论BRCA/HRD状态、既往治疗线数,奥拉帕利维持治疗对亚洲敏感复发卵巢癌人群均有OS获益;目前有四款PARP抑制剂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氟唑帕利、帕米帕利。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28.jpg

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代忠教授带来《恶性肠梗阻的化疗探索》。

介绍了首发肠梗阻的患者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应积极手术;突发梗阻的术后患者:不全性梗阻可能性大,保守治疗可缓解;反复梗阻的术后患者:建议保守治疗;先常规方法、后特殊手段、最后再考虑手术、不考虑手术的只能保守对症治疗。在充分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和患者家属意愿可考虑姑息抗肿瘤治疗(化疗等)。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31.jp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程敏教授带来《卵巢生殖细胞肿瘤诊治进展》。

谈到了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不管期别早晚有生育、保留激素要求者都可以保留;手术可以不标准分期;及时、足量、连续化疗更为重要;BEP化疗方案不要轻易改变药物、剂量;首次治疗非常重要;复发后也要给予积极治疗。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33.jpg

陈玉芬教授讲述了《腹腔热灌注技术》。

首先引用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概述了腹腔热灌注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的新进展,指出近年来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HIPEC技术在设备、治疗参数及药物选择等方面取得显著突破,为腹腔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并深入剖析了其基本原理、作用机制、设备流程及适应症,激发了广泛讨论与思考。他还结合实际操作经验,详细讲解了HIPEC技术的治疗步骤和注意事项,分享了团队在设备选择、管道布置及灌注液加热等方面的优化措施和经验总结。并指出HIPEC技术广泛应用于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等腹腔恶性肿瘤的治疗,并结合病例分析了其应用效果和优势。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35.jpg

安菊生教授带来了《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维持治疗,显示出初步疗效,获益人群为晚期高危III-IVA期(KEYNOTE-A18)、PD-L1高表达患者(CALLA) ,长期疗效及副反应尚需更多数据支持;2024年1月12日,FDA批准Pembrolizumab联合CRT用于治疗新诊断的III-IVA期HR-LACC,成为21世纪以来HR-LACC获得的首个新疗法;免疫诱导与同步放化疗结合,多项初期研究,显示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增强,是否能转化成为临床获益有待进一步研究结果,多项临床研究正在探寻晚期宫颈癌的最佳治疗模式。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38.jpg

佐晶教授首先回顾了免疫治疗在宫颈癌治疗的探索历程,指出宫颈癌新发和死亡病例分别占全球的1/5和1/7,免疫治疗已成为NCCN和CSCO指南推荐的一线、二线疗法,有望成为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基石,标志着一线治疗进入免疫治疗时代。随后,探讨了免疫单药治疗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帕博利珠单抗等单药的疗效安全性,及其疗效相对有限,优化治疗方案是重要研究方向。并深入探讨了免疫联合治疗,包括联合化疗、放化疗、免疫及抗血管生成药等方式,强调联合疗法可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治疗效果,为初治局晚期患者带来获益。最后,她对晚期宫颈癌的治疗前景进行了展望,期待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39.jpg

李华教授就新诊断、复发性卵巢癌诊治及卵巢癌真实世界诊疗三部分,对2024 年美国SGO/ASCO卵巢癌诊治新进展进行了详细阐述。她指出,中国卵巢癌患者数及死亡率居全球前列,且大部分患者初次确诊时已属晚期,临床存在巨大的治疗需求。李教授重点介绍了四项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PARPi如何改变了晚期患者的治疗模式。对于复发性卵巢癌,他着重介绍了NORA研究的OS最终分析,提出铂敏感复发性患者中使用尼拉帕利作为维持疗法显示出OS获益趋势,这一结论不受gBRCAm状态影响。此外,他还分享了PARPi相关研究和L-MOCA研究的情况。在卵巢癌真实世界诊疗方面,李教授介绍了多项研究结果,并强调了真实世界数据在卵巢癌诊疗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全面和真实的依据。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41.jpg

王春梅教授讲解了《ICIs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强调了ICIs与化疗、靶向药物不良反应谱与处理方式截然不同,不同治疗手段可能出现类似不良反应,但是这些不良反应有不同的病因学,在身体几乎所有组织/器官都有可能发生免疫相关不良反应;CTLA-4抑制剂irAEs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PD-1/PD-L1抑制剂更高;常规处理流程:预防>预期>检测>治疗>检测;irAE处理:糖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临床上应该根据毒性分级、毒性对生命威胁的严重程度来判断是否使用,激素减量应逐步进行;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长者需考虑并发症,积极应用相关治疗药物;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皮肤毒性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内分泌毒性、肝肾毒性、肺炎、心肌炎等,发生上述不良事件时及时监测并根据毒性分级,积极治疗,及时停药。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43.jpg

白萍教授带来的主题是《2024年SGO子宫内膜癌治疗进展》,她谈到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子宫内膜癌组织中20%~30%是MSI-H/dMMR,其比例是各种肿瘤中最高的。重点报告了今年SGO的4项III期RCT研究,这些研究均证实:高肿瘤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程度高、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增多及PD-1/PD-L1表达增加的患者更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pMMR患者能从免疫联合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中获得额外益处。“可乐”组合未获得阳性结果,但是dMMR患者获益更佳。另外,德曲妥珠单抗显示在表达HER2的妇科肿瘤患者中有临床意义的ORR(与先前的治疗线数量、先前使用HER2或TOP1抑制剂治疗以及是否存在与个体队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无关)。还有一项II期研究证实PARP抑制剂维持治疗复发/转移子宫内膜癌具有PFS和OS获益趋势。

微信图片_20240918170645.jpg

培训班短短一天时间,聚焦妇科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既有大咖的精彩分享,也有本院教授的心得体会,培训班共分享了10个专题讲座,包括:宫颈癌免疫治疗进展,宫颈癌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进展,子宫内膜癌2024年SGO的4项III期RCT研究,不论MMR状态都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卵巢癌靶向治疗,铂耐药复发卵巢癌新药、新靶点及新方法治疗,恶性肿瘤肠梗阻化疗,以及腹腔热灌注和免疫治疗副反应处理。参加人数近100人,为广大妇科肿瘤同道献上了一份丰盛的学术大礼。

供稿部门:妇瘤科

编辑、整理:医院办公室